共享充电宝消费乱象频现引发关注
(资料图片)
原标题:超1分钟按1小时计费,归还后仍在计费,莫名付费开通会员,好借难还……(引题)
共享充电宝消费乱象频现引发关注(主题)
中工网讯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刘兵)近年来,共享充电宝解决了人们外出时对手机的“电量焦虑”,为消费者提供了不少便利。但《工人日报》记者近日采访发现,共享充电宝超1分钟也按1小时计费、归还后仍在计费、莫名付费开通会员、好借难还等乱象频现,成为消费者投诉的一大问题。
近日,部分景区内共享充电宝每小时收费10元、超1分钟也按1小时计费引发关注,不少消费者质疑这种计费方式不合理。据媒体报道,消费者方女士在北京黄花城水长城扫了一个共享充电宝,用了4小时9分钟被扣了50元,她认为“贵得太离谱”。
归还后仍在计费的问题也让一些消费者困扰。黄先生向记者反映,近日,他在贵州黄果树瀑布大扶梯售票处租了个共享充电宝。“有最低电量能开机就还了,估计也就用了10多分钟。但账单显示,我是两天以后才还上的,最终扣费60元。”
共享充电宝消费乱象引起了市场监管部门和消协组织的关注。7月24日,四川省巴中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官网公示了2023年第二季度重点经营者消费投诉信息,其中,两家共享充电宝公司因未在限期内将整改情况向市场监督部门报告,整改措施不力被公示。据报道,这两家企业出现乱扣费现象,受到多名消费者投诉。
今年3月,广东省深圳市消费者委员会针对多种品牌共享充电宝进行了相关调查。调查结果发现,归还后仍在计费问题是消费者投诉的重灾区。
在网络投诉平台上,针对共享充电宝的投诉也非常多。截至7月27日10点,黑猫投诉平台上相关投诉高达19861条,涉及多收费、乱扣费、无法成功归还等问题。
在北京京师律师事务所律师熊超看来,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时,有权获得质量保障、价格合理、计量正确等公平交易条件。他说,2021年,有关部门曾对共享充电宝进行行政指导,然而收效不大。熊超建议,相关部门应畅通投诉举报渠道,提高对消费者投诉的处置效率,帮助消费者维权。尤其是针对投诉问题较多的共享充电宝企业,应采取限期整改、公开曝光等措施,加大威慑力度。
针对消费者对共享充电宝超1分钟也按1小时计费的质疑,中国政法大学教授陈忠云表示,共享充电宝收费价格虽由市场调节,但不能只想着提价,而服务质量跟不上。共享充电宝企业只有做到既方便用户又资费合理,不让大多数消费者有被宰的感觉,才能走得更远。
关键词:
相关内容
- 共享充电宝消费乱象频现引发关注
- 暑期档“剧王”《长相思》的精彩与精分
- international business(关于international business的基本详情介绍)
- CZ:将探索为BNB持有者提供新权益
- 现货钯金日内涨超2.00%,现报1273.83美元/盎司。
- 助力低碳大运 !“碳惠天府”绿色公益平台联合支付宝推出“出行券包”
- 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 保立佳2023年半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 海利得:拟以6000万元设立子公司,开展海宁洲际华邑酒店项目运营工作
- 【音声台本】中了爱情魔药的精灵
- 會心今古遠,放眼天地寬—癸酉大暑挥汗作
- 上港集团:公司总裁严俊因工作原因辞职
- 中海达:智能驾驶车载高精度业务短期内对业绩影响较小
- 山西稷山县:让槐米成为百姓致富“金米”
- 南京市基层法律服务行业吹响为中小微企业“法治体检”冲锋号
-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红利持续释放 今年上半年经济总量占全国比重超24%
- 美媒:特朗普上半年已花费4000多万美元律师费
- 车规级CPU IP和RISC-V的选择
- 海河流域大清河、永定河分别发生2023年第1号洪水
- 客韵寻乌 梦萦橘乡 明星公益演唱会